3、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构成分析
在企事业单位就业的1141名毕业生中,按其就业单位的性质划分,占比如下:
表2:2022年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构成
单位性质 |
就业人数 |
就业占比 |
其他企业 |
1006 |
88.17% |
机关 |
40 |
3.51% |
其他事业单位 |
35 |
3.07% |
国有企业 |
27 |
2.37% |
农村建制村 |
15 |
1.31% |
三资企业 |
6 |
0.53% |
中初教育单位 |
5 |
0.44% |
高等教育单位 |
3 |
0.26% |
医疗卫生单位 |
2 |
0.18% |
城镇社区 |
2 |
0.18% |
今年各类性质的企业仍是我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 ,其中以中小微企业居多,机关、事业单位就业人数占比仍然较少。
4、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
我校2022届已就业的1265名毕业生中,安徽省内就业的有946人,占毕业生就业总数的74.76%;其中524人在合肥市(不含四县和巢湖)就业,占毕业生就业总数的41.42 %;有319名毕业生选择在省外就业,占就业总数的25.24%。
图3:2022年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
今年安徽省内特别是合肥市仍旧是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地区,我校通过校企合作,产学融合等形式,加强与本地企业的合作,通过参观、实习等形式,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文化,提前了解行业和企业发展状况,动员毕业生留肥就业,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。出省就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地区,其次为广东、北京等经济发达省市。结合毕业生生源地分布状况来看,安徽省生源的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,绝大部分不愿意离开安徽本省,造成了择业的局限性,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的难度。我校作为一所高职院校,学生择业方向已经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联系,随着省内各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,毕业生本地就业比例将会不断上升。
5、男女毕业生就业状况
2022年,我校男女毕业生数分别为1104人和438人,截至2022年12月31日,男生去向落实率为78.99%,女生去向落实率为89.73%,女生就业比例稍高于男生,从而反映出男女生在求职、就业过程中并没有遭遇整体性别歧视的问题。
6、“困难群体毕业生”就业状况
2022年,我校有困难群体毕业生133人,学校优先为这部分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,并根据省人社厅和教育厅的相关政策,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毕业生申请了求职创业补贴,同时对困难群体毕业生分类建立档案,各分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毕业班辅导员为联络员,建立信息统计报送制度,实行动态管理,及时掌握这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,开展“一对一”帮扶活动,对有不同需求的困难群体毕业生安排专人进行职业指导,有针对性的岗位推荐,截至2022年12月31日,133名困难群体毕业生中,有125人走上了工作岗位,就业率93.98%,远远高于全校整体去向落实率。
7、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
根据行业分类标准和我校2022年毕业生实际就业的情况,截至2022年12月31日,我校毕业生签约就业行业分布如下图:
图4:2022年毕业生行业分布
今年我校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教育、建筑业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、居民服务、修理和其他服务业、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,从事这几个行业的毕业生占到今年毕业生就业总数的六成以上。其中,教育占12.19%,建筑业占10.94%,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10.65%,居民服务、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10.17%,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10.08%,批发和零售业占9.50%,其他诸如农、林、牧、渔业、卫生和社会工作、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、采矿业等均占比较少。相比往年,教育、建筑业、信息技术业的就业占比较往年有了一定提升,这与我校的专业设置相吻合,反映出毕业生的对口就业比例进一步提高,在我校对毕业生择业引导的过程中,一直强调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,注重职业发展前景,要结合自身专业和兴趣建立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。在不断地引导和干预下,毕业生开始越来越注重职业与专业的相关度,能够学以致用,对建立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