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业地理大区
学校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对接“四大板块”,积极服务推进西部大开发、发挥优势推动 中部地区崛起、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、深化改革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等战略。其中在东部地区就业1460人,占已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的95.49%,中部地区就 业28人(占比1.83%),西部地区就业29人(占比1.90%),东北地区就业12人(占比 0.78%)。
二' 国家重点战略地区就业情况
为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和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,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有效引导毕业生服务“六大区域”战略1。其中,毕业生在长江经济带就业58人,占已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的3.79%, 一带一路经济带就业79人(占比5.17%),长江三角洲区域就业46人(占比3.01%),京津冀区域就业1366人(占比89.34%),粤港澳大湾区就业11人(占比0.72%),黄河流域就业82人(占比5.36%)。
就业经济区流向
从毕业生生源地所在经济大区2(左)和就业地所在经济大区(右)分布可以看到:北 部沿海经济区的生源人数和就业人数最多。
各大经济区的生源人数和就业人数如下表所示。
表2- 1生源地到就业地流向人数
| 经济区 | 生源人数 | 单位就业人数 | 
| 北部沿海经济区 | 1892 | 1401 | 
| 黄河中游经济区 | 66 | 44 | 
| 东部沿海经济区 | 37 | 46 | 
| 东北综合经济区 | 32 | 12 | 
| 长江中游经济区 | 23 | 5 | 
| 西南经济区 | 6 | 7 | 
| 大西北经济区 | 4 | 1 | 
| 南部沿海经济区 | 1 | 13 | 
四'回生源地就业情况
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有1529人,回生源地就业的有1188人,回生源地就业比例 为77.70%。其中河北省生源留河北省就业比例为80.51% (河北籍毕业生单位就业1385人, 留河北省就业人数1115人)。
表2- 2已就业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情况
| 省份 | 单位就业人数 | 回生源地就业人数 | 回生源地就业比例 | 
| 贵州省 | 3 | 3 | 100.00% | 
| 甘肃省 | 1 | 1 | 100.00% | 
| 浙江省 | 13 | 11 | 84.62% | 
| 省份 | 单位就业人数 | 回生源地就业人数 | 回生源地就业比例 | 
| 河北省 | 1385 | 1115 | 80.51% | 
| 山东省 | 21 | 16 | 76.19% | 
| 山西省 | 5 | 3 | 60.00% | 
| 陕西省 | 17 | 10 | 58.82% | 
| 江苏省 | 13 | 7 | 53.85% | 
| 重庆市 | 2 | 1 | 50.00% | 
| 辽宁省 | 10 | 4 | 40.00% | 
| 吉林省 | 10 | 4 | 40.00% | 
| 河南省 | 28 | 9 | 32.14% | 
| 江西省 | 18 | 4 | 22.22% | 
| 安徽省 | 1 | - | - | 
| 福建省 | 1 | - | - | 
|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| 1 | - | - | 
| 总计 | 1529 | 1188 | 77.70% | 
 .png)
.png)